培根铸魂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特优势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聚焦铸魂育人,一项项教育改革举措应运而生。
紧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及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确保思政课建设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
进教材,学有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编写发行,培根铸魂的教材体系更加完善。
进课堂,学有阵地。2022年,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课程教学团队为了让这门思政必修课更加“解渴”,新增“科技创新与强国使命”专题,先后邀请行业先锋讲授,把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案例。
进头脑,学而生根。广大师生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回信精神,以网上知识竞答等方式开展活动,自觉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师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
聚焦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高度重视、高位谋划,一系列重要论述,擘画出思政课改革发展的战略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红色基因点亮信仰之灯,思政课程引领青春航向。
湖南“我的韶山行”、宁夏固原“百里祭英烈”等“行走的思政课”为学生拨开真理的“薄雾”,274万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团队、1233万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印发,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
思政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课程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真理之甜浸润着学生们的心田。
高举旗帜
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宝贵经验,是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所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018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中,教育被列为16个“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之一。随后,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
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九个坚持”重要论述,其中,“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排在首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推进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第一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等文件印发,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强化中小学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完善议事决策制度,在学校发展的关键节点,党旗飘扬、组织有力;吉林省全面推进党建与业务“双促进”,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德育和思政工作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具有吉林特色的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水平……
聚焦政治能力和素质提升,高校教师党建和思政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试行)》等系列文件先后印发,压紧压实高校各级党组织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主体责任,形成党建引领“大先生”涵育的良好生态,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提供坚实政策支撑。
基层党组织作用显著强化,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的项目大多在人迹罕至的高原、戈壁,自然环境恶劣、吃住条件简陋。党建成为他们凝心聚力、树立工程报国信念的“金钥匙”,课题组、项目组进驻到哪里,临时党支部就建在哪里。2018年,岩土中心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不断激发师生党员矢志工程报国的内生动力。
如今,全国高校实施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教育战线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汇聚成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厚植沃土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重要论断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殷殷嘱托,声声入耳。
“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对中国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
……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方向明晰,方能在教育改革发展之路上蹄疾步稳。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迈上新台阶。“国聘行动”“访企拓岗”等,打出就业帮扶组合拳。一个服务14亿多人口、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日渐完善,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
坚持教育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言犹在耳,实践不辍。
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过程中,坚持做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清华大学鼓励支持学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坚持教育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扎根理论阵地,提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真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始终坚守理论阵地,坚持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培养了大批人才。“我将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交出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好答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峰说。
坚持教育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系列改革举措出台,奔赴强国建设的“未来之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基计划”人才培养路径不断创新,卓越工程师培养大力推进,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筑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水平全面提升;更多高校抢占制高点,挺进“无人区”,聚焦关键技术,立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踔厉奋发,全力投身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助力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教育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提升……
扬帆起航,乘势而上。
展望未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7月16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