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箴言 | 偏僻之地,更能历练官员

发布者:纪委发布时间:2024-03-28

图片


 且欲为本分官,利于简僻之地。简则酬酢无多,僻则送迎绝少。六时功课尽归,案牍随到随办,无虞壅滞。日日理事,常与士民相见,不难取信于人。而吏役无能为弊,官职易尽,官声易着。冲繁之处,劳我心力者,纷至沓来。日不过一二时可以亲民,而此一二时又皆精神疲困之候,非具兼人之才,鲜能自全。量而后入,古人所为重致意欤。


——清•汪辉祖《学治臆说》


图片

 要理解这段话,首先得弄清楚其中的“简”“冲”“繁”这些字眼的意思。


 自汉代以后,历代王朝都以户口或赋税多少评定各州、郡、县的等级。清朝则实行另外一套标准。大概来说,是根据治理难度,将州县分为“最要”“要”“中”“简”四个等级。


 那么,这四个等级的特定内涵是什么呢?雍正时期,把治理难度较高的地方,区分为“冲、繁、疲、难”。


 交通频繁曰“冲”。一个地方处于交通要道,上级官员往来频繁,迎来送往的接待任务会十分繁重。


 行政业务多曰“繁”。行政业务的多寡,与人口多少有关系,一般来说人多的自然事多,矛盾纠纷多、官司多。


 税粮滞纳过多曰“疲”。州县长官最重要的工作是负责催征赋税,完不成赋税征收,官员就得下课。有些地方人们的税收遵从度比较高,百姓欠税抗税情况较少,有的地方百姓税收遵从度低,长期拖欠皇粮国税。


 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有些地方老百姓比较单纯朴实,害怕官府,而有些地方老百姓比较难管,要么盗窃成风,要么告状成风,尤其经常到上级部门“上控”,也就是上访告状。


 一个地方,如果同时具备“冲、繁、疲、难”这四个特点,就被定为“最要缺”,就是最难治理的,需要配备精明能干的官员。如果具备其中的三个特点,就被划分为三字“要缺”,也需要能员治理。如果具备其中的两个特点,就被划分为二字“要缺”或“中缺”,可以配备一般水平的官员。只具备其中一个特点,或者不具备这些特点,就被划分为“简缺”,是最容易治理的地方,可以让没有经验或能力有所欠缺的官员去治理。


 弄懂这些情况后,就可以理解开头汪辉祖那段话的意思。汪辉祖认为,一个人如果想本本分分当官,就应该求一个简僻地方,任“简缺”,这样有很多好处。地方偏僻,就没有多少迎来送往的招待;老百姓不拖欠赋税,案件少,也可随到随审,取信于民;事情少,也可以有时间去深入士民当中,了解民情;工作简单,事情少,胥吏衙役为非作弊的情况也会少一些。这样,官员容易尽职尽责,也容易塑造好的官声。相反,那些冲繁地方,一天只接待上官、处理矛盾纠纷就让人疲于应付,劳心劳力,哪有时间精力去近亲百姓?如果没有过人的才能,在这样的地方当官,很少能有全身而退的。


 汪辉祖的这段议论,是非常务实的看法。那些冲、繁、疲、难的“最要缺”地方,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非常能够锻炼和考验官员的治理才能。但是,对于经验不多、才能平常、身体素质不强的人来说,是很难胜任的。如果没有过人才能和体能,就应该去偏僻地方,从简单做起,反而实在。当然,偏僻之地是简缺,一般也是苦缺瘠缺,陋规不多,条件艰苦,这反而能磨炼考验官员的道德品质。

  

(梁发芾)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