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循:调查研究 认准就干

发布者:纪委发布时间:2023-04-12

贺循:调查研究 认准就干

廉历4-12.jpg

贺循,字彦先,两晋时期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初为阳羡令、武康令,后任会稽相,皆有政绩。

贺循品行高尚,好学博闻,尤善“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刺史嵇喜举荐他为秀才,被任命为阳羡令。他为政以宽宏仁义为根本,不过于追求考绩优异,实实在在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后来贺循担任武康令,当地风俗习惯于厚葬,遇到凶忌之日即停殡不葬,他对这些陋俗都加以禁止。他的政令教化广受好评,周边各地都纷纷效仿。

后来,著作郎陆机上疏举荐贺循,朝廷征召他任太子舍人。适逢逆贼李辰在江夏起兵,朝廷守卫地方的部队无力征讨,望风奔逃。李辰的副帅石冰占领扬州,驱逐会稽相张景。贺循与南平内史王矩及吴兴内史顾秘等倡议民众讨平乱贼,迎接张景还郡。在贺循积极参与和强有力的指挥下,乱贼得以平定,民众得以安抚。但是接下来的事情,让人对贺循更加刮目相看。

按照常理,贺循是平叛第一功臣,应该负责善后事宜。但是,贺循随即解散兵士,闭门不出,对论功行赏之事全都不参与。后来右将军陈敏作乱,假传诏书任命贺循为丹阳内史,贺循以患有脚疾,手不能提笔为由辞让。他又服用药物,披着头发袒露身体,以此表示不能被任用。当时州内的世族豪强大都被迫就范,而贺循例外。等到陈敏兵败,征东将军周馥举荐贺循担任会稽相。

在担任会稽相期间,贺循勤政为民,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历史功绩。他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水利排灌是破解当地生产发展瓶颈的关键。认准了的事情,贺循就真抓实干,主持开掘了从西兴到曹娥江的浙东运河。浙东运河是浙东地区最长、开掘时间最早的一条人工运河,沟通了钱塘江与曹娥江之间的水路,成为浙东水上运输的主要干线,对于改善萧绍平原的排洪灌溉条件以至整个自然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后,当地劳动人民以运河为干渠,横向开掘了无数条河道,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稠密水网,使萧绍地区原来的大片泥泞沼泽地带,逐渐垦殖为成片的良田。

后来,晋元帝司马睿即位,任命贺循为军咨祭酒。元帝亲自驾幸贺循船边,向他咨询为政之道。朝廷遇到疑难不决之事,也向贺循咨询,他常常依据经礼对答。元帝见贺循清贫,下诏说:“贺循冰清玉洁,品行是世俗表率,身处上卿之位,而自身衣着仅够蔽体而已,房屋仅够躲避风雨。我最近造访他家,深为感慨。特赐给他床褥和二十万钱,以表彰他高尚的品德。”朝廷改授贺循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 贺循践行经礼,谦让功利,淡泊独处,高尚而不严厉。他能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值得今人学习借鉴。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