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治国理政

发布者:纪委发布时间:2017-10-14

                                大数据与治国理政

                                                      主讲嘉宾:杜小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大数据专家

 杜小勇: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廉洁文化公开课”!

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和大家来一起讨论“大数据”,这个当下的热门话题。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人机围棋大战”中,AlphaGo最终以3:0的成绩战胜人类棋手,再次让世人惊叹它的强大实力。这台由谷歌旗下的一家英国公司开发的AlphaGo,背后是由超级计算机支持的“神经网络”系统,它依赖谷歌的云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以无数人类大师棋谱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度学习,它还可以进行自我对弈,不断自我完善。所以,与其说人机大战是AlphaGo的一次胜利,不如说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成功案例。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的时空中,引用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话:“不管你是否认同,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将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那么今天,我想就大数据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应用,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理解,与大家分享。

一、21世纪的“钻石矿”——认识大数据

第一,多算胜,少算则不胜。古往今来,数据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口、资源、土地、财产等统计数据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中就有“算则胜,不算则不胜;多算胜,少算则不胜”的说法。这里的“算”,指的就是利用数据来估算分析各种复杂的情况。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依靠数据决策、依靠数据管理、依靠数据创新正在成为必然趋势。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考察,来到贵阳市大数据广场,听取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应用情况介绍。在一块电子屏前,总书记听了有关人员的汇报,对当地干部说:“我听懂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今天,我们打电话、聊QQ、刷微信、购物、看病、旅游都在不断产生新的数据,“堆砌”着数据大厦。大数据已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难舍难分。有人说,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那么大数据到底是什么?它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做些分析。

第二,大数据的来龙去脉。在我的理解中,大数据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我记得有一个重要的事件,1975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数据库大会,首次出现了超大规模数据一词,Very Large Data Base,想表达的意义就是大容量的数据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是大数据的概念逐渐形成和发展时期。我们现在说的大数据有四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耳熟能详的“四个V”: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和大价值Value。2011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研究报告。以此为节点,“大数据”就进入我们的视野,进入应用的阶段。

2012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大数据,大影响》报告,文中提出“大数据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或黄金一样”,这一观点再次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与热议。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发布《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拓展了数据应用新领域,为全球大数据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而言之,大数据能够实现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进而从中发现新知识和新价值。因此,人们把大数据形象地比喻成21世纪的“钻石矿”。

第三,大数据拼出宇宙星空。大数据首先在科学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应用价值,举一个著名的例子。图灵奖获得者、著名大数据专家Jim Gray,在2002年,推出了一个叫做万维天文望远镜项目,英文叫WWT,World Wide Telescope。这个项目借助大数据技术,将世界上各大机构的天文观测数据,如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甚至普通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星空照片拼接起来。通过视觉增强引擎技术,将这些大数据信息拼接成为一个“无缝数字宇宙”。这个成果对全世界通过互联网免费开放,所以天文爱好者可以利用它研究天文数据,甚至专业人士也可以利用它来研究天文数据,不需要再去预约天文台观测。

第四,大数据——社会发展的新石油。2012年3月,美国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当时还把大数据称作“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石油”。短短五年后的今天,大数据就已如空气般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一些熟悉的例子,我们出行前习惯查询百度或者高德地图,选择一条最佳出行路线;越来越多人喜欢使用智能手表或者手环等可穿戴装备,因为这些产品能够记录热量消耗、睡眠时间、行走路径等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各种参考。

再比如说,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人脸识别付费,一直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努力开发的项目。消费者不需要带现金和银行卡,用手机面部识别就可以作为付款凭证。有人会担心人脸被伪造,那么如何防范和避免财产损失呢?应该说它不是一种普通的照相机,或者说拿一张照片来扫描就可以的。它是采用的一种3D活体红外技术,这项技术会从人脸的某一个侧面、某一个角度,提取数百个不同的点,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交互的验证。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些例子都在说明大数据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大数据掀起的风暴已涉及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二、大数据,大价值——大数据开辟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的新途径

第一,大数据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牛津大学教授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

2012年,美国推出“大数据研究与发展倡议”,将大数据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进行管理和应用。同年,联合国推出“数据脉动”计划。2014年,欧盟推出了“数据驱动的经济”战略,倡导欧洲各国抓住大数据发展机遇。

第二,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们国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市场优势。举个例子,深圳一个市的手机用户使用量,比欧洲许多国家的手机使用量还要高。所以中国是移动互联网数据的大国。根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大数据蓝皮书》的数据,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40ZB,这是什么概念呢?1ZB 大约是1万亿GB。中国的数据总量将会超过8000EB(1EB =10亿GB),基本上是21%的数据将会在中国,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数据中心。所以说,大数据时代将给我们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推出一系列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明确地提出来。“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作为大数据发展国家级的顶层设计,为我们国家从“数据大国”到“数据强国”描绘出一张清晰的蓝图。

可以说,这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利用大数据提升我们治国理政能力成为一种可能,下面我们就此做进一步分析。

     1.大数据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进资源配置科学化。大数据应用的核心是预测,准确的预测将使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使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决策更加精确、效率更高,从而为行政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举个例子,我们在网络上经常听到或者看到一些词叫做“蒜你狠”、“姜你军”,这是一些诙谐的说法,它是说在某一个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价格突然成倍地增长。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反常的,它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增长都有破坏性作用。能不能避免这样一种现象?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就有很多种可能性。比如说,通过遥感技术来估算某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它不需要去量了,直接通过遥感自动地识别,就可以来精准地来估算出种植的面积。从而再根据对农作物病虫害情况和对气候情况的观测和分析,就可以大致地算出这种农作物的产量来,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也有人说,大数据的应用,赋予了“实事求是”新的内涵。

2.大数据推动政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数据将提升惠及民生的社会服务质量,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精准化。说到“智慧城市”,“智慧”的英文Smart,体现着“以人为本”,离不开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支撑,预期目标是提升政府在人居环境、健康医疗、养老服务、文化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服务质量,实现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的精准化和智能化。

2012年6月,上海推出了国内第一个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海政府数据服务网”。此后,北京、武汉、无锡等城市的数据平台纷纷上线。2016年底,由交通运输部主导建设的“综合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云平台”(出行云)上线运行,成为我国首个交通运输领域的大数据开放平台建设这些一体化政务服务开放平台,不仅打通后台数据流动环节,“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

此外,借助大数据实现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促进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在企业监管、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将违法失信、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进行汇聚和关联分析,统一公示企业信用信息,预警不正当行为,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能力,支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和服务,从而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大数据将不断激励创新,推进产业发展专业化。来自IDC等专业机构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也给出了相关的调研测算报告,2016年我国大数据核心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68亿元,2017--2018年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大数据持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已成为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促进业务创新增值、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驱动力。

在今年5月26日召开的2017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3000多家参展商,带来1000多项全球前沿的数据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比如说,现在最流行的共享单车、网约车,背后离不开大数据的技术支持。也可以说,都是大数据驱动的新的商业模式。摩拜单车正是牢牢抓住了“大数据”这个核心,实现服务的精准化和运维的精细化。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这是摩拜单车从2016年8月,大概半个月的时间,在北京的部署情况。每一个亮点,都是一次开锁行为。可以看到,从北向南逐渐地展开。这是深圳2016年11月19日一天摩拜单车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亮点遍布整个深圳,深圳是一个长条带的城市,非常壮观。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段视频画面,展示的一个是北京摩拜单车投放的过程,一个是深圳使用的情况。所以说,通过GPS定位不仅可以方便用户预约、使用车辆,也使企业从中获得大量的用户数据,比如骑行方式、热门地点、高峰时段以及遗失损毁情况等等,通过对这些看似庞杂的内容做大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最优化的单车投放时间、地点、数量以及维护需求等信息,从而为企业的运维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不但能够揭示传统技术难以展现的关系,还能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手段,从而开辟了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的新途径。总之,我们希望能够借助大数据之手,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

三、用大数据为监督执纪插上科技的翅膀

以上我们分析了大数据如何提升治国理政能力,那么大数据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能够发挥哪些积极作用?下面我与大家做一些分析。从三个方面阐述。

第一,“数据铁笼”强化权力监督制约。运用大数据技术扎紧制度的笼子,使权力运行全程数据化、透明化,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和办理环节,强化权力的监督制约,从而实现权力在阳光下清晰、透明、规范运行。

举个例子,贵州省经过2年时间的试点,从2017年5月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数据铁笼”工程建设。通过运用大数据,规范权力的使用,提升政府部门服务市民的效率。比如说,在“数据铁笼”试点单位贵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办理每一项从业资格审查和证件发放,都需要经过“数据铁笼”——大数据融合平台研判。该平台会对相关数据整合,流程全面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数据及不规范流程操作,平台就会报警。工作人员在3天内进行自查,若无合理的情况说明,3天后平台就会自动将异常情况推送给上级负责人,运用大数据实现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实时监控、全程监督。

第二,大数据可以提供问题线索和证据。现在每一天,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上都留下了一串数字的烙印,我们每个人身后都拖着一条长长的由数字信息构成的“尾巴”。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部门依法运用大数据收集线索、分析取证,使大数据为监督廉洁用权插上科技的翅膀。同时,大数据也为社会监督提供更多可能性。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有一条新闻报道:为整饬节日期间公车私用问题,有关部门采用了一些科技的办法,比如说,专门对ETC设备后台进行数据核查。在系统中输入单位名称和查询时间段等信息,该单位在这个特定时间段内,所有公务用车出入高速的信息都将“有迹可循”。还有些单位通过“GPS定位”等信息化技术,对公务用车进行实时轨迹跟踪,加强规范管理。通过这样一些技术手段,让“公车私用”无处可藏。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利用增值税电子底账管理系统,收集“四风”问题线索。以往检查公款吃喝问题,采用的都是到餐馆一张一张“点”发票的“笨办法”。有了这样的后台数据系统,不仅可以定点检查某一餐馆一段时间内所有发票记录,还能查出特定时间段,给特定机构的发票记录。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它时时刻刻在告诫手中握有公权力的每一个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第三,运用大数据分析腐败现象背后的规律。掌握了规律以后,就可以做到提前预警。反腐败既要治标又要治本,通过对腐败问题和线索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出背后的关联和规律,梳理出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地域、时间节点等等,通过采取制度防范、预防提醒等措施,避免腐败问题的再发生,由治标向治本迈进一步。

比如说,针对节假日期间,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收受礼金易发高发等问题,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过早打招呼、早提醒等方式,提前预警预防,畅通举报渠道。开通节假日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引导和方便群众、媒体参与社会监督,使监督之网越织越密。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利用大数据织牢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的“天网”。2015年,中央正式启动“天网”行动以来,通过大数据技术监测大额资金异常流动,及时发现外逃人员可疑情况,提早进行分析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报道,“天网”行动中百名红通人员,截至目前,已经有47人被追回。可以说,大数据助力“天网”越收越紧,让已经潜逃的无处藏身,让企图外逃的丢掉幻想,决不让腐败分子躲进“避罪天堂”!    

总结一下:我们在用大数据解决面临的困难的时候,要树立大数据的这种思维。第一个方面,要用大数据解决问题就要有数据,要打破数据孤岛,让数据能够实现共享。这是中央政府最近一段时间极力推动的一件大事。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这项工作最终的成效,就是“让数据多跑腿,让百姓少跑腿”,服务方便大家。第二个方面,就是要让数据说话,养成让数据说话、听数据说话的习惯。同时加强对预测结果的监测,及时进行调整。第三个方面,就是要用好数据来服务人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自觉去建立起基于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思路!

 

【互动环节】

杜小勇:下面还有一点时间,可以和大家进行一些互动。关于大数据大家还有什么关心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和大家一起进行讨论交流。

1.观众:老师,您好!您刚才提到,在大数据时代,首先就是要有数据,要打破数据孤岛。那么,我们如何实现信息公开和资源共享? 

杜小勇:这个问题很好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总书记提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为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信息共享指明方向。

可以说,政府数据是我国所有数据中质量最高的一部分。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这些数据的充分运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社会运行效率,还能为企业提供创新“原材料”,激发巨大的商业价值。

2017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若干意见》,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公共信息资源开放,释放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推动开放,加快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建设”。

落实中央精神,各地政府数据向社会公众开放步子加快。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今年年初成立的贵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在国内率先实现“领域、行业、部门、主题、服务”5种数据分类,方便公众检索、定位、发现所需要的数据;北京市政府部门公共数据开放单位名单激增,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90%,数据开放率超过60%,凡是跟社会、市民、法人、社会管理相关的部门都要进行数据开放……这些信息平台所蕴含的数据量非常巨大,但是如果它们存储在各自相应的系统里面,不遵循标准协议,想要把这些数据用通用的方式挖掘出来就非常困难,这些数据就形成了“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

可以说有了数据是第一步,怎么打破数据孤岛,让数据互联互通共享起来,这是当下重要的一步。尽管还有很长的路,但这是必须跨出的第一步。

2.观众:老师,您好!您刚才提到,在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正在逐步放开数据。老百姓可以在网上查到这些数据,但这些数据都是一串串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和概念,老百姓并不能很好理解,请问如何才能让这些数据更加“接地气”,让老百姓更好地运用这些数据?

杜小勇:当前,虽然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数据开放平台,但是数据开放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居民享受数据开放带来的便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自己熟悉的第三方应用APP获取公共信息或服务。打开微信,可以查询社保信息和学历信息;打开支付宝,可以预约看病挂号和查询购房网签;打开百度地图,可以了解公共交通实时位置和车位的情况。政府部门也应该考虑引入并利用第三方应用程序接口,能让“看不懂”的政府大数据变得“接地气”。简单说,数据是冰冷的,开放数据以后,直接来查询的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是第三方公司利用这个数据来开发一些APP应用,让我们直接更接地气、更方便地使用这些服务。这是我的理解。

3.观众:我想请问,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隐私又该如何得到保护?

杜小勇:实事求是地说,大数据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的确,如今几乎人人都是数据的记录者。用健身软件,看自己跑了多远,用时多少,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当你把这些数据同步到网上,不就是在主动“泄露”隐私吗?一方面,我们需要改变保护“隐私”的观念;另一方面,企业也在记录我们的数据,我们外出使用滴滴、摩拜、ofo等共享方式出行,都会记录你的行程,还有移动通信公司,我们在什么地方和谁通话等等都被记录。当然,从个体到国家的信息安全理应得到保障。

解决这个问题,我想需要两方面:第一方面,在全社会加强宣传、树立隐私保护的观念,提高防范和信息安全的个人意识;第二方面,在技术层面,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推动国内IT技术产业和网络安全行业的发展。第三方面,我想是需要加快推动和完善有关大数据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现在存在一些“边缘”的情况,我们的数据被一些不法商家买卖,每天接到很多骚扰电话,这些都需要我们尽快地出台相关的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使得我们的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有法可依。

总之,从观念、技术、法律、管理多个维度来共同推进大数据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我想这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道路。

杜小勇:感谢大家的提问!

最后想说,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拥抱大数据!通过加快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期待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智慧生活能够早日到来!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