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8-15

在沿海侨乡福建省长乐市,猴屿乡猴屿村村民郑孝胜7月16日嫁女,婚宴简办,没有高档菜肴,没有分发红包,省下了15万余元;一天后,营前街道长安村林章等三兄弟为母亲办丧事,丧宴也简办,至少也能省十五六万元。

婚丧喜庆事宜新办简办,在当地已成共识。而在以前,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分发红包之风之烈,曾让老百姓感叹“结不起婚”“死不起人”。

“不良风气背后,与党员干部作风不正有很大关系。”长乐市在“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整治中狠抓党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党员干部不得违规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事宜,并对违规违纪人员进行严厉查处。通过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当地许多企业家和普通群众不仅简办婚丧喜庆,还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捐助慈善。

党风正则民风淳。不只是在长乐,四年多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党风焕然一新,带动民风向上向善,党风民风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社会风气健康发展。

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

随着今年中秋临近,月饼已悄然在超市上架。与这几年的变化一样,在售的月饼多为散装,月饼礼盒也以中低价格为主。

月饼虽小,却一头连着党风政风,一头连着民风社风。曾几何时,不正之风浸染了节日文化,月饼、大闸蟹等节礼越送越奢华,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渐行渐远。特别是公款购买节礼,不仅侵蚀了党风,也污染了社会风气。

如今,月饼市场的变化,折射出党风民风的转变:公款送月饼成为过去时,月饼回归了月饼本身。这背后,是几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禁令”催生的大变化。

“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盯住“月饼”不放,2013年9月3日,中央纪委发出了“月饼禁令”——《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

不是没人顶风违纪。当年中秋节前,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以试吃新产品的名义,用公款给中粮集团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送中秋节礼。“禁令”发威,很快有人付出代价:公司时任总经理江国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

“月饼禁令”之后,伴随一个个节点,禁令连连,实招频出:2013年10月,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卡;2013年11月,禁止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2014年端午节前,中央纪委推出“清廉过端午”专题,开设举报窗口……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通过抓细节、抓具体,用问题倒逼,看住一个个节点,抓住一件件小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逐步深入,转变了党员干部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也让广大群众透过“小事”看到了真变化并受到了熏陶。

转变,从党风政风开始,逐渐影响到社会风气。直观上来看,粽子、月饼、大闸蟹这些曾被“天价”异化的食品,重新成为老百姓的节令美食而非炫富的工具、承载交易的礼品。而从深层次来讲,老百姓的消费观念更趋理性,寓意亲人团聚、祈盼美满的传统节日,重新散发出原本的味道。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优良家风

这是苏荣的家风:本人出问题,成为“全家腐败窝案的掌门人”;老婆贪婪无度,收敛钱财不择手段,成了江西权钱交易的代名词;儿子利用他的职权影响受贿,数额巨大……家风不正,不仅毁掉了自己,也坑了老婆、害了儿子,将全家带进经济犯罪的深渊。

这是廖俊波的家风:他拒绝亲戚打着他的旗号搞工程,“板着脸”要求亲人拒绝任何人的请托,不要坏了规矩;妻子林莉从教27年,至今坚守三尺讲台,从没要求调岗;他的女儿,就连对最要好的同学也不曾说起她爸爸是领导干部、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形象的大事。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优良家风,以此带动党风民风好转,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进作风的一个鲜明特点。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注重家风、弘扬传统文化写入党内法规。

十八届中央纪委全会多次强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弘扬传统文化。

其中,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风气好转”写入2017年工作部署,指出“党风正则民风淳”。

中央纪委所属网报刊相继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廉洁文化公开课》《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历史文化源流》《红色足迹》《身边好家风》等专栏。目前,《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已推出100多期。

浙江省2014年起开展“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引导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北京市2015年起开展“我身边的好规矩”征集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礼义廉耻、崇德尚贤、清白处世、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

从中央到全国各地,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措施,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构建良好家风的重要意义。每家都重视家风,家家都有好家规,就不愁社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

把扭曲的社会价值观矫正过来

作家冯骥才曾讲过这样一段经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不久,他去某地,有关方面接待,桌上放了几个家常菜,主人连说“特殊时期,特殊时期”,一副很难为情的样子,好像还有点“没面子”。“他虽然是这么做了,可是从观念上还没有完全纠正过来。”冯骥才说。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最可怕的腐败,是社会价值观的腐蚀堕落,人们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在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下,社会风气被严重污染,人人都是受害者。

“文化会使局面几乎完全不一样”。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正风肃纪与铁腕反腐的强劲激荡之下,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润物细无声”,激发出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饭店就餐,点好菜后,服务员却没有立刻下单,而是根据就餐人数推荐起了半份半价菜。8月10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新闻《勤俭节约,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报道了江苏省张家港市市民高先生在一家饭店的经历。高先生满意地说:“又节约了钱,又不浪费菜。”不论是餐饮企业,还是单位、学校的食堂,都不断在制度和服务上创新,让“光盘行动”持续发力。杭州、重庆等地的一些餐馆,把倡导顾客适量用餐作为考核员工的一项内容,做得好与坏,直接和工资挂钩。

某央企干部小刘对记者说,前不久他的妻子住院生产,住院前,父母问他要不要托人联系个大专家,他拒绝:“哪有那么多潜规则!”手术时,家人商量给医生包个红包表示感谢,他干脆说:“为了他们好,不送!”

还有更多的变化:拜金主义被鄙视,奢靡浪费,过分追求高档消费、奢侈品牌的风气被遏制;潜规则滋生的土壤被铲除了,“不托关系找门路打点疏通就办不成事”的观念被正过来了,吃拿卡要的少了……

价值观的重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其艰难,更显其珍贵,也更见其重要。近五年的努力及其成果,让我们对这个过程充满信心。(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记者 初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