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廉历 | 刘寔:反对急功近利 崇尚清廉谦逊

发布者:纪委发布时间:2023-04-09

清风廉历 | 刘寔:反对急功近利 崇尚清廉谦逊


图片


 刘寔,字子真,三国西晋时期平原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人,历任尚书郎、廷尉正、吏部郎,被赐予循阳子爵。


刘寔是汉章帝刘炟第五子济北惠王刘寿后裔。刘寔少年贫苦,靠贩卖给牛御寒的牛衣为生。父亲刘广虽是斥丘县令,但很早就过世了。刘寔和弟弟刘智小时候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有时还要去外面乞讨。即使穷到要饭,刘寔依然不忘读书。时常一边编织牛衣,一边还在吟诵诗书。

刘寔学问渊博,人品端正,声闻遐迩,享誉四方,尤其精通《春秋》三传。州郡来考察人才,有人推荐刘寔为秀才。后来他以计吏身份入洛阳,担任河南尹丞,又迁为尚书郎、廷尉正,曾任吏部郎,为晋文帝司马昭相国军事参谋,封为循阳子爵位。

钟会、邓艾伐蜀之际,有人问刘寔:“两位将领真能平定蜀国吗?”刘寔回答说:“灭掉蜀国是必然的,但两位将领都回不来了。”问其中的缘故,他笑而不答,最终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蜀国亡了,钟会想当刘备第二,被司马昭的亲信解决,邓艾死于乱军之中。刘寔有先见之明,这便是其中一例。

当时社会风气急功近利,廉洁和谦让之道衰落,刘寔便写了一篇《崇让论》,意图矫正社会风气。刘寔的《崇让论》这样描述:世有相争之风,则毁誉混杂,优劣不分,难得推让。世有相让之风,则贤智者显著,才能大小会依次而列,不会混淆。此时,那些以推让修身的人,被别人推让的机会就会多,即便他甘守贫贱,也是不能的。而那些奔走钻营的人要想别人推让于他,就像倒退走路却想前进一样困难。如能这样,不管智者愚者都会知道,想要进身仕途,除了严于修身律己以外,是没有其他途径的。

  等到地位崇高、名声显贵之后,刘寔也一直崇尚俭朴,不喜欢奢华。西晋时期,奢靡腐败之风已有抬头的趋势,臭名昭著的石崇和王恺斗富事件,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有一次刘寔去石崇家,上厕所时,看见里面有红帐、垫褥等甚为华丽,还有两位俾女手持香囊在一旁侍奉。刘寔便退出,笑着对石崇说:“误入了您的内室。”石崇说:“只是厕所罢了。”刘寔说:“我这样的贫寒之士不能够如此。”于是换了另一处厕所。刘寔虽然身处高位,但没有像样的宅第,所得俸禄用来赡养抚恤亲朋故旧。

 自年少一直到老,刘寔都勤学不倦,卷不离手,尤其精通《春秋》三传,他撰写有《春秋条例》二十卷,通行于世。


  ◆抑制急功趋利,崇尚清廉谦让。刘寔“误入卿内”并不是真的“误入”,而是不露声色地讽刺石崇。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